更新于:2019-07-22 20:21:31
该标本出现在复赛中,可使用的仪器及测试包括:10×放大镜、偏光镜、折射仪、分光镜、二色镜、滤色镜、紫外荧光灯、宝石显微镜。
二、错误定名
根据考官报告,一些选手将其错误定名为:紫晶、坦桑石 等。
三、标本分析
标本肉眼即可见蓝紫/淡黄多色性,玻璃光泽。使用仪器测试可得以下数据:正交偏光下转动宝石360度,宝石呈四明四暗现象,为非均质体;见“单臂”干涉图,为二轴晶;折射仪测试其折射率1.54(点测);二色镜下可见强三色性:蓝/紫/淡黄;显微镜下放大可见愈合裂隙。据此可判断该标本为:堇青石
四、品种简介
堇青石,英文名称:cordierite (矿物学名称)或 iolite (宝石学名称),后者源于希腊语“violet”,意为紫罗兰。堇青石是一种镁铁铝环状硅酸盐,其中镁和铁可形成完全的类质同象替代。斜方晶系,多数宝石级材料为水蚀卵石。摩氏硬度7~7.5,相对密度2.57~2.61;折射率1.54~1.56,双折率0.008~0.012;二轴晶,负光性。
堇青石的颜色很丰富,宝石级品种最吸引人的为紫蓝色,同时也可呈无色、微黄白色、绿色、红色、褐色和灰色等,其紫蓝色是由于含有微量的铁元素而致,在分光镜下可见铁谱,表现为426nm和645nm处有弱的吸收带。堇青石可具有三组解理,其中{010}为中等解理,{100}和{001}为不完全解理。常见的包裹体有赤铁矿或针铁矿、石墨及气液包体等,包体可致星光、猫眼、砂金等特殊光学效应。
五、区分要领
选手提交的错误答案中,紫晶虽在颜色和折射率上与样品有某些相似之处,但紫晶颜色分布不均匀,常见色带;且紫晶为一轴晶正光性,锥光镜下常见“牛眼”或“螺旋桨”状干涉图。紫晶具紫色/浅紫色的弱二色性,肉眼不可见。因此通过颜色分布、轴性、多色性将二者区分。
坦桑石的颜色与样品相似,但坦桑石的蓝紫色较堇青石的鲜艳明亮,色彩饱和度高。坦桑石的折射率明显高于堇青石,为1.691-1.700。坦桑石的三色性表现为蓝色/紫色/黄绿色,经热处理后仅显示蓝色和紫色,与堇青石的三色性不同。因此通过颜色、折射率、多色性可将二者区分。
未经热处理的坦桑石
在留言竞猜中,由于仅能通过图片观察,一些观众错误地将样品猜测为与其外观相似的蓝晶石。但蓝晶石常显示深蓝/紫蓝/无色的强三色性,这与堇青石所具有的三色性颜色不同;且蓝晶石色带发育,内部常可见初始解理。通过测试,蓝晶石的折射率较高,常为1.715-1.732。因此通过折射率、多色性及解理可将蓝晶石与堇青石区分。
六、小知识拓展
传说中堇青石被称为维京罗盘石。堇青石薄片曾用作减少眩光的工具和偏振滤光镜,帮助古代维京航海家在多云天气判断太阳的方位,水手据此可在海上精确定位。
堇青石是典型的变质矿物,主要产于片麻岩、片岩及蚀变火成岩中,宝石级堇青石主要富存于富镁的蚀变岩中。
因堇青石较坚硬,常在冲积矿床中发现。除了斯里兰卡的宝石砂矿外,堇青石在非洲的几个地区发现,包括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中部。其他堇青石的产地包括印度,巴西和挪威等地。其中斯里兰卡产的一种堇青石中含有大量呈板状和针状的红色赤铁矿和针铁矿包体,这种堇青石又被称为“血滴堇青石”,切磨后可显示砂金效应。
红色堇青石
樱花石
樱花石(Cherry blossom stone)是一种外形呈短柱状,横截面呈花瓣状的细粒云母岩。樱花岩以角页岩为基质,角页岩是一种细粒接触变质岩。这些角页岩有相当大的晶间堇青石-英云闪长岩块(一种镁铝硅酸盐矿物)。角页岩中的次正三角形堇青石-英晶石由七个单独的晶体组成。在每一块物体的中心都有一个哑铃形的独立晶体,中间很窄,末端相对较宽。围绕着英云闪长岩晶体的是六棱柱形的堇青石晶体,它们在每个樱花石的中心最宽,在末端最窄。而后热液变质作用使细晶白云母取代了原矿物,因此樱花石实质是白云母交代了堇青石—英云闪长岩。
本文关键词:堇青石、樱花石、坦桑石、紫晶、宝石鉴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