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动态

珠宝鉴定微课堂——蓝晶石篇

更新于:2019-07-21 21:57:24

第 三 讲


一、标本出处

该标本出现在复赛中,可使用的仪器及测试包括:10×放大镜、偏光镜、折射仪、分光镜、二色镜、滤色镜、紫外荧光灯、宝石显微镜。

二、错误定名
根据考官报告,一些选手将其错误定名为:绿色蓝宝石、符山石。在上一期微课堂的留言中,有一些观众将其错误定名为锂辉石、铬钒钙铝榴石等。

三、标本分析
该标本呈浅绿色,玻璃光泽,10倍放大下可见内部解理、色带发育;使用仪器测试可得以下数据:正交偏光下见四明四暗现象,为非均质体,锥光下可见“单臂”干涉图,为二轴晶;折射仪测试低值为1.715,高值为1.732,双折率为0.017,负光性;具有绿/浅绿/无色的中等三色性;滤色镜下变红;荧光惰性。据此可判断该标本为:蓝晶石

四、品种简介

蓝晶石常见浅至深蓝色,还可有绿色、黄色、灰色、橙色、无色等,呈玻璃光泽,透明至半透明。折射率范围为1.715-1.732,双折射为0.012-0.017,二轴晶负光性。蓝色蓝晶石三色性明显:无色/深蓝/紫蓝。在平行晶体延长方向上摩式硬度为4-5,在垂直晶体延长方向上摩式硬度为6-7,这种差异硬度使得蓝晶石还被称为“二硬石”;具{100}完全解理和{010}中等至完全解理,一组完全解理能够形成猫眼效应,但这种蓝晶石猫眼的透明度较差,眼线较宽。


五、区分要领

在选手提交的错误答案中,绿色符山石虽与样品颜色相似,但符山石的折射率范围为1.700-1.718,双折率为0.001-0.012,一轴晶负光性,常见假均质体现象(双折率极小);常具弱二色性:黄色/黄绿色;分光镜下可见461nm强吸收线和528.5nm弱吸收线。且符山石的解理不发育,而蓝晶石发育两组解理。因此可通过折射率、光谱、放大观察等将二者区分。

绿色蓝宝石虽体色及平直色带与样品有些相似,但绿色蓝宝石为明亮玻璃光泽,强于蓝晶石。同时,绿色蓝宝石的折射率较高,为1.76-1.78,一轴晶负光性;具有明显二色性,一般为绿色/蓝绿色;分光镜下可见Fe谱。故可从折射率、多色性、光谱上与绿色蓝晶石相区分。

由于观众仅能通过图片观察,无法进行测试,故错误地将样品猜测为与其外观相似的铬钒钙铝榴石、锂辉石等。此类错误猜测的宝石品种均可通过折射仪等仪器测试与样品准确区分,如:铬钒钙铝榴石常呈明亮玻璃光泽,强于蓝晶石,且为均质体,其折射率为1.73.1-75。锂辉石的折射率为1.66-1.68;且因致色元素不同可具不同的吸收光谱,由Cr致色的翠绿锂辉石在红区可见吸收线,Fe致色的黄绿色锂辉石则在紫区有吸收。翠绿锂辉石具绿/蓝绿/淡黄绿的三色性,与蓝晶石的颜色不同。


六、小知识拓展


蓝晶石是岛状结构硅酸盐矿物,其与红柱石、矽线石为Al2SiO5的同质多象变体。蓝晶石的英文名称为Kyanite,源于希腊语kyanos,意为蓝色,属三斜晶系,晶体呈扁平的板条状,常可见双晶,有时呈放射状集合体。
蓝晶石产于片麻岩和云母片岩中,主要产地有印度、缅甸、瑞士、原苏联、巴西、坦桑尼亚、美国等;橙色蓝晶石多产于坦桑尼亚;绿色蓝晶石多产于巴西、尼泊尔、坦桑尼亚。


橙色蓝晶石
很多人认为蓝晶石只有不同色调的蓝色,但坦桑尼亚产出的橙色蓝晶石刷新了大家的认知。这类蓝晶石具有以下特征:颜色为中等的橙色至橙黄色。折射率范围1.718-1.735,双折率为0.016-0.017,相对密度为3.69-3.73。具橙黄色/橙色的弱多色性;分光镜下可见550nm左右的吸收线以及460nm-500nm的吸收带;荧光惰性。包裹体常见解理、金红石晶体、浑圆的锆石晶体、石英、云母等。通过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光光谱和LA-ICP-MS测试证实橙色由锰所致。


本文关键词:蓝晶石、蓝晶石的鉴定方法、橙色蓝晶石、宝石鉴定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课堂教学及文章中所涉及珠宝介绍使用,如有侵权,通过本站内任意联系方式联系删除。